•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探索医联体新模式,构建儿科诊疗三级架构 让基层儿童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诊疗服务

      本报讯(符王润)目前,我省儿科资源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如何破解基层儿童看病难问题?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基层建设儿科卫星诊所。  按照“五统一”标准建设的规范化儿科卫星诊所,通过采用标准化服务输出的模式,推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儿科卫星诊所的远程会诊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逐级连线海南省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为患儿进行疑难病例会诊。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就此搭建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分中心以及海南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诊疗三级架构,让更多基层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目前,海南省的儿科资源依然存在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和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海南省0-14岁儿童180.6万人,医疗机构数5177家(其中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5家),全省开设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40家,开设新生儿科的医疗机构48家,儿科开放床位数1728张,儿科执业医生907人(含加注儿科执业范围的医生),每千名儿童床位数0.96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医师0.5名。  为了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更好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2018年8月9日,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牵头成立了海南省妇幼健康联合体,并得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大力支持,共有31家单位参与,其中综合性医院8家,妇幼保健医疗机构23家(广东省4家,省内各市县19家)。“目前,已经和我们签订了具体帮扶合作协议的有8家单位,参与专科联盟的单位有3家。”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顾硕介绍道。  2018年,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海南省儿童医院院区投入使用,并委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管理。为进一步解决基层儿童看病难的问题,作为海南省妇幼医联体的牵头单位,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和前期工作基础,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率先提出建设“儿科卫星诊所”的设想,并分别于2019年7月、12月与澄迈县妇幼保健院、澄迈生态软件园吉泰综合门诊部合作建设了第一家公立医院“儿科卫星诊所”和第一家民营医院“儿科卫星诊所”,两家儿科卫星诊所开业以来,已为近千名基层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提出建立统一功能定位、统一执业范围、统一诊疗规范、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信息系统等“五统一”的规范化儿科卫星诊所,即由我们统一规划诊所的功能布局和标识系统(从规划选址到内部设计全部指导),派驻统一标准培养的儿科医生和管理人员,配备统一的远程会诊系统等。”顾硕介绍,中心除了对儿科卫星门诊在硬件设施有统一要求和规划,对儿科卫星诊所的人员,也将按照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培训、继续教育及其考核,同时建立儿科医生转岗培训交互平台,让卫星诊所辐盖区域内的儿科医生脱岗到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培训,培训合格后再返岗工作,“我们希望通过采用标准化服务输出的模式,推进海南省儿童医疗优质资源下沉。”   “未来,我们还将与三沙市、琼中县、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市县区的医疗机构开展医联体合作,逐步将“儿科卫星门诊”覆盖全岛基层妇幼机构和有需求的综合医院,让全省各市县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省级优质、高效、全面的医疗服务。”顾硕说。

  • 将填补我省儿童生长发育研究空白

      本报讯(符王润)12月10日,2019年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名单出炉,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申报的《海南省儿童(0-18岁)生长发育监测及影响因素研究》名列其中,共获得1600万元项目资助经费,其中省科技厅资助800万元。  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目前没有一个针对全省大范围的权威调查数据来体现我省0-18岁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尤其是表观遗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对海南省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机制未见研究。  《海南省儿童(0-18岁)生长发育监测及影响因素研究》共从两个部分开展,第一部分为海南省(0-18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及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第二部分为影响海南省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及可能存在的机制研究。其中,第一部分将描绘我省0-18岁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特征、将建立我省0-18岁儿童体格发育数值标准参考表(与WHO标准对比)、将建立我省0-18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纵向监测体系等。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影响海南省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影响海南省儿童生长发育的可能机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影响维生素D水平关键技术指标等。  项目将填补我省在儿童生长发育研究方面的多项空白,如将率先在全省连续动态观察和了解海南省0-18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体格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将首次对我省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主要营养性疾病进行环境因素分析研究,将率先通过功能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肠道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方法和手段,研究分析我省主要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发生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等。  项目综合评审专家组也对项目给做出了较高的评价。专家组认为,项目通过系统调查及数据分析,研究了海南省儿童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并建立监测体系,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海南省儿童生长发育提供数据支撑、预警和对策建议,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意义重大。项目目标明确,研究内容比较合理,项目单位长期开展有关监测和研究,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能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项目的技术路线和手段安排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项目符合海南有关科学发展规划,项目总体可行。  项目主持人及子课题负责人简介  向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儿科学博士,医学遗传研究员;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全国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国委员,儿童保健学组全国委员,海南省医学会医学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等任职;《中华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实用临床儿科杂志》等编委。  樊利春,中心党委委员、主任(院长),妇幼保健学博士,海南省高层次领军人才,儿童保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妇幼保健专业),海南省“南海名家”。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儿童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妇幼保健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编委。海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我中心荣获PAC优质服务医院称号

      本报讯(张毓容)近日,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获悉,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荣获2019年度“PAC优质服务医院”称号,是本年度海南省唯一的一家获得该荣誉的医疗机构。  流产后关爱(PAC)项目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发起公益项目,旨在规划流产后服务流程,为流产后女性提供科学避孕宣教和咨询服务,促进高效避孕措施的落实,并最终减少重复流产的发生,最终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自2015年开展PAC服务以来, 至今已帮助了数千例流产患者,咨询宣教患者覆盖率100%,术后10-15天复诊率90%,术后1月电话随访率94%,术后3月电话随访率90%,高效避孕方法立即落实率达63.2%,流产后3月高效避孕续用率达35%。  服务流程包括引导患者就诊、候诊区宣教;PAC诊室就诊时开展常规检查和高危流产识别,预约手术时间并告知手术注意事项;一对一咨询时强调高危流产危害,根据患者生育要求推荐高效避孕方法;术前集体宣教人流危害,告知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宣教避孕方式等方式,为广大女性朋友开展流产后关爱服务。并进行术后10-15天复诊行首次现场随访,术后一月、三月、六月、一年电话随访,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保护海南妇女生殖健康发挥着巨大作用。  同时,中心PAC还利用宣教视频,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建立PAC微信群等方式,定期推送、解答病理方面的知识,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患者还可以到辖区卫健委处领取免费避孕药具。  2018年8月17日,国家卫健委正式颁布了《人工流产后服务规范》,将高效避孕降低流产的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而PAC项目所推行的优质的长效避孕方式,让女性在无生育计划期间的生育力得到保护。也将进一步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积极探索保护女性生殖健康的新模式、新发展,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不遗余力地促进中国女性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让科技与关爱为中国女性创造更加美好健康的生活。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将继续拓展和优化PAC服务,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保健专业优势,为流产后女性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关爱和帮助,让更多女性受益。